北美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存在两大核心标准体系,分别是传统的SAE J1772与CCS1,以及特斯拉主导的NACS(后被纳入SAE J3400)。它们在技术设计、性能表现和市场应用上各有特点,共同构成了北美充电生态的基础。
SAE J1772标准于1996年发布,是北美早期统一交流充电接口的重要规范,其核心可概括为“一套接口、两级功率、五大引脚、全程握手、多重防护”。
• 一套接口:定义了名为“Type 1”或“J plug”的物理连接界面,不仅用于自身交流充电,还成为后续CCS1直流快充的母座基础。
• 两级功率:将交流充电分为Level 1和Level 2。Level 1采用120V单相市电,电流12-16A,功率1.4-1.9kW,适合家用夜间慢充;Level 2采用240V单相电,最大80A,功率最高19.2kW,广泛应用于住宅和公共场所。
• 五大引脚:接口内有L1(火线)、N(中线)、PE(保护地)、CP(控制导引)和PP(接近导引)五根针脚。其中CP与PP配合,通过PWM通信完成插枪检测和参数协商,确保连接可靠后才供电。
• 全程握手:充电前,CP线上1kHz的PWM信号占空比体现充电桩最大电流;车辆检测后闭合内部继电器S2,充电桩才切换至“状态C”输出电能,信号异常则立即断电。
• 多重防护:包含过流、过温、漏电、绝缘监测及防误插拔等安全机制,连接器有机械锁止与微动开关双重保险,防止带电拔枪和意外脱落。
CCS1(Combined Charging System 1)是在SAE J1772基础上发展的交直流复合快充标准,核心特点为“一个接口、两种充电方式、七针结构、统一通信”。
• 接口与结构:在SAE J1772五针设计下方追加两个大电流直流引脚(DC+、DC-),形成七针“Combo 1”插头。上半部分单独使用时为J1772交流慢充(最大功率约7.4kW);整体插入时,下部两针支持最高350kW、1000V/500A的直流快充。
• 通信与控制:依赖CP引脚,交流阶段用PWM信号握手,直流阶段在CP-PE线上叠加电力线载波(PLC),实现ISO 15118高级通信,完成充电参数协商、绝缘检测等全流程管理。
• 安全与兼容:PE提供接地保护,PP通过电阻编码确认连接状态与线缆电流上限;机械锁止和微动开关保障人机安全。通用、福特等早期车企车型多采用此标准。
NACS最初是特斯拉自有接口,2022年开放并命名为“北美充电标准”,2024年被SAE采纳为推荐标准SAE J3400,凭借技术优势快速崛起。
• 一体化设计:同一小巧插头集成交流和直流触头,无需像CCS1那样上下拼合,体积约为CCS1的一半,重量更轻,使用更便捷。
• 功率表现:交流模式最高80A/500V(约19kW);直流模式已量产500A/1000V(约500kW),规范预留至1MW(1000kW)的升级空间,远超CCS1的350kW上限。
• 引脚与通信:采用五芯布局,包含直流正负极、交流火线/零线、接地、CP和PP,通信协议沿用ISO 15118/DIN 70121,与现有CCS控制逻辑兼容,可直接复用车端电控单元。
• 安全与认证:符合UL 2251、SAE J3400、IATF 16949等北美强制标准,具备温度传感、机械锁止、IP2XB防触电及IP67防护能力。
• 市场生态:开放后,福特、通用、Rivian、沃尔沃、奔驰等十余家车企宣布2024-2025年起原生采用;第三方桩企推出认证的NACS充电枪与模块,公共网络开始部署双枪或转接方案。
SAE J3400(NACS)与SAE J1772存在继承与发展关系。J3400在J1772基础上全面升级,支持交直流快充,最大规定电流达900A,联合车载与连接器侧充电时可达1000A;引入V2G技术,满足备份电源要求,功能大幅扩展;支持车辆与充电设备数字通信,引入ChargeX联盟的错误代码等功能,提升智能化和可靠性。
当前北美市场处于CCS1与NACS并存阶段,CCS1仍被部分在售车型使用,而NACS凭借更高功率、更小尺寸和更广泛的超充网络,正加速成为未来主流,推动北美新能源汽车充电生态向更高效、便捷的方向发展。